目錄次氯酸鈉是什么化學名稱 NaClO是什么 次氯酸鈉化學式怎么寫 次氯酸鈉化學式中氯是幾價 次氯酸鈉消毒原理化學方程式
84消毒液化學式是NaClO。
次氯酸鈉,化學式為NaClO,分子量74.44,固體為白色或蒼黃色粉末,極不穩定,熔點為19℃(七水物)、18~21℃(六水合物)、24.5℃(五水合物)、58℃(半水物)、75~78℃(無水物),易于爆炸性分解。
工業品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強氧化性,能逐漸分解放出氧,受光或加熱即非常迅速地分解。混入還原性物質及有機物非常危險,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黑,隨后褪色。具有優良的消毒性能。使水溶液在真空中蒸發可得無色至黃綠色有潮解性的水合晶體。
消毒原理
84消毒液一般通過氯氣(Cl2)與氫氧化鈉(NaOH)反應制得,反應產物中的次氯酸鈉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次氯酸鈉是一種強電解質,在水中首先電離生成次氯酸根離子(ClO),次氯酸根離子水解生成次氯酸,進一步分解生成新生態氧[O](氧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其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具有極強氧化力,在消毒過程中起了極大的作用。
次氯酸鈉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為NaClO,是一種次氯酸鹽,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滌中的“氯”漂白劑。
制備
氯氣溶于冷而且稀的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次氯酸鈉、氯化鈉及水:
Cl?+ 2NaOH= NaClO + NaCl + H?O
注意氯氣溶于熱(一般認為是60℃左右)而且濃的氫氧化鈉溶液不會產生次氯酸鈉,而會生成氯化鈉,氯酸鈉及水:
3Cl? + 6NaOH= 5NaCl + NaClO? +3H?O
一般來說,如果氫氧化鈉的溶液溫度比較高但是還未達到60攝氏度時,發生的總反應方程式會是上述兩個方程式不定比加和的結果,溫度越高,第二個方程式占比越大,反之同理。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具有腐蝕性。
有害燃燒產物:氯化物。
滅火方法:采用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以上內容參考:- 次氯酸鈉
可視為以下三個方程式的疊加:
NaClO + H2O ==可逆== NaOH + HClO;
2 HClO ==光照== 2 HCl + O2;
NaOH + HCl = NaCl + H2O.
①×2 + ② + ③ × 2,得
2 NaClO==光照==2 NaCl+ O2↑
次氯酸鈉百科:
是鈉的次氯酸鹽。次氯酸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劑的有效成分。國家強制標準《次氯酸鈉》(GB 19106-2013)于2014年12月1日生效。代替GB 19106-2003。規定了次氯酸鈉溶液的普遍要求。GB 25574-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次氯酸鈉》由衛生部制定公布,規定了食品添加劑次氯酸鈉的要求,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的次氯酸鈉必須符合該標準要求。
次氯酸鈉,是一種無機化合物。
次氯酸鈉化學式為NaClO,是一種次氯酸鹽,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滌中的“氯”漂白劑。次氯酸鈉外觀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可溶于水。
次氯酸鈉主要用于漂白、工業廢水處理、造紙、紡織、制藥、精細化工、衛生消毒等眾多領域,如用于紙漿、紡織品、化學纖維和淀粉的漂白、用于制造鈷、鎳的氯化劑、水處理中用作凈水劑、殺菌劑、消毒劑等等。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以上內容參考:——次氯酸鈉
次氯酸鈉是一種消毒劑,具有漂白、殺菌、消毒的作用。工業品次氯酸鈉是無色或淡黃色的液體。熔點18℃。在空氣中極不穩定,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受熱后迅速分解,在堿性狀態時較穩定。次氯酸鈉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成燒堿及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生成氯化氫和新生氧,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強,所以次氯酸鈉也是強氧化劑。其穩定度受光、熱、重金屬陽離子和pH值的影響。具有刺激性氣味。
次氯酸鈉其殺菌機理與液氯相似。工業循環水中一般用次氯酸鈉溶液。同時次氯酸鈉使循環水的pH值有所提高。因此,在以液氯為殺菌劑的循環水體系中,余氯難以達到指標,在pH值下降嚴重的情況下,用較大劑量的次氯酸鈉沖擊投加,即可保證余氯和pH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