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美術?陳宜明、劉宇廉、李斌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合作創作,是“傷痕美術”的發端與代表作,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鑄就了中國當代美術史上一段華美篇章。1978年,《連環畫報》邀請陳宜明、劉宇廉、李斌一起創作《傷痕》,那么,傷痕美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不求賞心悅目 “傷痕”美術表現歷史“悲劇”/圖
發布時間:2005-08-18 11:19:10 來源:新華網
《南京大屠殺》(油畫,作者:蔡玉水)
正在上海美術館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京滬美術作品聯展”中,第二部分以“凝重色調”為題,精選了建國以來10組有影響的中國畫、油畫。作品通過對殘酷的戰爭場景的描繪,表現了民族歷史的“悲劇”。美術評論界借用“傷痕”文學一詞,稱之為“傷痕”美術。
“傷痕”美術是怎樣產生的?它的表現手法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上海美術館研究員、執行策展人尚輝。
特點:審美意識的轉變
文革后,不少作品從原來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轉向悲情現實主義和平民主義;從表現英雄,塑造典型,轉為對戰爭中普通人的描繪。
展品《礦工圖》的產生,標志著主題繪畫審美意識的轉變。畫家從幸存下來的老礦工身上獲得了深切感受,以民族斗爭為主線,“畫出受壓抑、壓得透不過氣來的狀態。”畫面中那些極為沉重、痛苦、令人悸動的形象,遠遠超出了礦工題材自身。《中華百年祭》的創作過程也是一次長達10年的悲劇體驗。畫家把自己封閉起來,獨自吞咽這百年的屈辱,感受母親6歲淪為孤兒被數次轉賣的遭遇,兄妹五人在艱難中長大的經歷。
是。租碧何多苓,男,1948年弊陪舉5月生于中國四川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傷痕美術”代表人物。他的女兒是翟永明的,翟永明亂弊,女,195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大學畢業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一名詩人。
從過程看結果
1979年,程叢林用他的畫筆為我們展開了追問“青春”和“社會”的歷史畫卷——《1968年×年×日.雪》。這幅充滿理性光輝的油畫跨越了個體追憶,對整個社會進行反思和批判。這幅畫作為中國“傷痕美術”的杰出代表,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時年,程叢林24歲。毋庸質疑,僅憑這幅畫,也足以讓程叢林當之無愧地載入中國油畫史冊。成名之后,程叢林并沒有原地踏步,其努力的姿態是一貫的。接下來的《1978年.夏夜》再次引起各界強烈關注。1984年,兩幅悲愴、沉重的油畫作品《碼頭的臺階》和《華工船》,充滿對歷史、人性蘆巧猛的寬春關懷,令而立之年的程叢林再次更加深遠地走進了繪畫史。程叢林是一位智者,一位善良的、擁有歷史責任感的畫陪橋家。多年來,他與何多苓、羅中立、周春芽等一起,帶動了整個四川油畫的發展——正是他們的努力,使得四川至今仍是中國油畫的一方重地。程叢林曾先后任教于四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德國奧斯納步呂克大學。2001年,旅居德國的程叢林以特聘教授身份擔任...
由《夏夜》所想到的
畫:(】魷哪年夏夜一一身旁教浦倒民族在》四川大學美術館的標準展廳內,這幅描繪so年前恢復高考時的場景的油畫不難尋找。
何多苓,男,1948年生于中國四川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傷痕美術”代表人物。1982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現居成都。20世紀80年代初,何多苓即以《春風已經蘇醒》《青春》等作品轟動一時。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銅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第22屆蒙特卡洛國際歷改藝術大獎賽摩納哥政府獎。作品曾入選1982年巴黎春季肢改判沙龍,以及1986年在日本舉辦的亞洲美展。何多苓還曾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1994年參加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參加上海美術雙年展。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殲輪福岡美術館等海內外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
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纖粗慎畫家代表,“傷痕美術”凳虧的代表人物。何多苓的藝術具詩意的特質,重繪畫性,唯美、優雅、感傷,他追求的毀敬是無拘無束的自由度。他的藝術造型功底堅實而全面,落筆之處,人物、景象充滿生命活力
以上就是傷痕美術的全部內容,“傷痕”:倡導“尊重歷史”“傷痕”美術倡導“尊重歷史”。這在很大程度上夾裹了人性主義立場。例如,被俘日軍懺悔也成了創作的一個視角。《秋雨》描述了日軍投降后的撤離,把日軍置于蕭瑟的秋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