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美國崛起的歷史過程思維導圖 美國歷史大事年表思維導圖 初中歷史美國史思維導圖 美國歷史概況思維導圖 美國國別史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作為歸納性很強的思維,恰當地運用到歷史復習過程中記憶,有利于提高復習效率。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思維導圖,供大家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九年級上第一二單元歷史思維導圖欣賞
九年級上第一單元知識點
第3課 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
1、時間:1640—1688年(近半個世紀)
2、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發展。
3、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4、領導人:以克倫威爾為代表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
5、結果: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制定《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6、影響:
(1)國內影響: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并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
(2) 國際影響: 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
7、《權利法案》:1689 年,目的——限制國王權力;制定機構——英國國會;內容:對國王在政治、經濟、宗教等事務中的權力進行了嚴格限制,確定了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并對公民的權利作了明確規定。
第4課 為民族獨立而戰
1、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2、時間:1775年——1783年
3、戰爭的經過:
①開始的標志: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
②建軍:組織大陸軍,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
③獨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發表了托馬斯。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7月4日為美國獨立日)。
④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⑤勝利:1781年約克鎮投降。
⑥結束:1783年,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標志著獨立戰爭結束。
4、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5、歷史意義:
國內: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國際:促進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有力的推動了拉美民敬握握族解放運動。
6、華盛頓的主要活動:①第二屆大陸會議組織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② 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連任兩屆。
7、對華盛頓的評價: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是美國的民族英雄。
8、《獨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獨立宣言》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亮慶人權宣言”。
九年級上第二單元知識點
亞洲和歐洲的封建社會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1、日本的發展簡史:
①、1世紀前后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大和國統一了今天的日本本土,最高統治者稱天皇。
②、646年,大化改新,之后正式更名為日本,進入封建社會。
③、10世紀中期出現武士階層,12世紀末武士集團的首領——將軍掌握了國家大權,天皇成為傀儡,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武士道精神: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
2、大化改新:
①、皮笑時間:7世紀中期(646年)
②、原因:大和國的國內種種矛盾非常尖銳,奴隸主貴族勢力強大,政局混亂。國際上,中國隋唐的制度非常先進。因此,皇室和一些留學中國的人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孝德天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和大和國的實際決定仿效隋唐制度實行改革。
③、內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④、意義: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3、問題探究: 回顧中國古代史有關內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從何時開始的?在什么朝代雙方使節往來相當密切?那時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答:中日交往是從漢朝開始的。在唐朝雙方使節往來相當密切。唐朝的經濟、文化處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日本當時頻頻派遣留學生來到長安,學習先進的中國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
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
1、背景:①、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 ②、為了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 ③、在內部矛盾叢生、商業連遭破壞、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的形勢下,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統一國家。
2、過程(穆罕默德的活動):610年,建立伊斯蘭教并在麥加傳教 622年,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歷元年) 630年,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一、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興起: 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
內容: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3、特點:西歐封建社會雖有等級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
4、羅馬教會的地位及影響:
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注意:中世紀時,歐洲社會長期動亂,很多歐洲國家國王都先后接受____,教會不僅從國王那里得到大量的地產,還通過種種方式巧取豪奪,這樣基督____力不斷膨脹。教士們宣傳神學,反對神學的都會遭到教會的迫害。因此,基督____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時間:公元10世紀)
1、地理位置: 城市多興起于交通便利、相對安全、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
2、著名的城市代表: 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英國的曼徹斯特。
3、實現城市自治的主要方式: 金錢贖買、武力斗爭。法國的瑯城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4、城市興起的意義: 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市民階級,而且它還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三、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
1、繁榮: 拜占廷帝國的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在這里保存下來。著名的圣索非亞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2、衰落的原因:①、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 ②、外族入侵;
③、專制統治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3、滅亡:15世紀中期(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國終于滅亡了。 (注意:395年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看過“九年級上第一二單元歷史思維導圖”的人還看了:
1. 初三歷史知識的思維導圖
2. 初中歷史思維導圖大全
3. 初中歷史思維導圖的圖片
4. 初中歷史知識思維導圖
5. 八年級上歷史的思維導圖
6. 歷史知識思維導圖必修框架圖
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5位總統分別是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第26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第3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以及現任總統特朗普。
1、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是美國歷史上第五富有的總悉伍李統,擁有大約1.32億美元資產,以花錢隨心所欲著稱,購買大量威士忌、進口食品和進口家具,并經常翻新豪宅。
2、第26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以1.39億美元資產排名第四,出生富裕的羅斯福從來不用為錢發愁,坐擁高額遺產的同時,還拿著各種工資,此外他的很多暢銷書也帶來不菲收入。
3、第3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排名第三,凈資產達2.368億美元,但花錢無度的杰斐遜,可能是美國史上最沒有財務頭腦的總統,去世時負債累累。
4、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排名第二,擁有5.87億美元資產,擔任總統時年薪為2.5萬美元,占美國財政預算的2%。
5、特朗普是最富有的美國總統,凈資產為21億美元。作為房地產大亨,特朗普擁有大量豪宅,海湖莊園價值2500萬美元,特朗普大廈豪華公寓價值5400萬美元。
擴展資料:
特朗普成美國史上最富有總統
特朗普成為最富有的美國總統,凈資產為21億美元。作為房地產大亨,特朗普擁有大量豪宅,海湖莊園價值2500萬美元,特朗普大廈豪華公寓價值5400萬美元。
對于此事,不橘嘩少美國媒體諷刺特朗普是一人肥而天下瘦,他是一個重實利,重實在的利益的總統,凡是有利于他的事情,就會拼了命地去做。凡是不利于他的事情,絕不會去做。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特朗普成美國史上最富有總統睜遲,凈資產為21億美元
美國歷史上最森蔽富有的5位總迅春段統分別是:
5、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是美國歷史上第五富有的總統,擁有大約1.32億美元資產,以花錢隨心所欲著稱,購買大量威士忌、進口食品和進口家具,并經常翻新豪宅。
4、西奧多·羅斯福以1.39億美元資產排名第四,出生富裕的羅斯福從來不用為錢發愁,坐擁高額遺產的同時,還拿著各種工資,此外他的很多暢銷書也帶來不菲收入。
3、第3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排名第三,凈資產達2.368億美元,但花錢無度的杰斐遜,可能是美國史上最沒有財務頭腦的總統,去世時負債累累。
2、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排名第二,擁有5.87億美元資產,擔任總統時年薪為2.5萬美元,占美國財政預算的2%。
1、特朗普是畝譽最富有的美國總統,凈資產為21億美元。作為房地產大亨,特朗普擁有大量豪宅,海湖莊園價值2500萬美元,特朗普大廈豪華公寓價值5400萬美元。在美國總統歷史上的第一個商人總統。
歷史思維導圖有助于引導學生把握每課的關鍵詞或語句,解讀核心概念,學會歷史。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供大家敗知伍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欣賞
八年級歷史(下)復習知識點
第2課 最可愛的人
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原因:
(1)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
(2)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2.時間:1950年10月~1953年7月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4.經過與結果: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五戰五捷,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志愿軍凱旋而歸。
5.英雄人物的事跡:
①黃繼光,舍身堵槍口,掩護戰友奪回陣地。
②邱少云,為保證潛伏部隊安全,嚴守紀律,烈火燒身,紋絲不動。
6.勝利原因:
①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得到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
②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
③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的英勇戰斗。
7.抗美援朝意義:
保衛了中國國家安全,贏得了安定的國內建設環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
8.值得人們學習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精神(“最可愛的人”的原因)
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
第3課 土地改革
1. 背景(原因):封建的剝削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的農民迫切要求獲得土地。
2.時間:1950年
3.內容:廢猛舉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4.實施:1950年冬開始,在新解放區開始分期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地主也獲得應得的一份,自食其力。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牌——土地改革
5.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億多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
6.土地改革完成的意義
①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廣大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②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察或條件。
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
第12課 欣欣向榮的科教文體事業
1、農業科學家袁隆平 —— “雜交水稻之父” ,在國際上首次培育成“秈型雜交水稻”。被外國媒體稱為“東方魔稻“
2、1986 年 3 月,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高技術的建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及時做出決定,實施《高技術研究開發計劃綱要》,后稱“八六三計劃“ 內容: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和能源、新材料七個前沿領域實施高科技與開發的革命。
3.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廣泛應用
4、為繁榮經濟振興科技,我國實施“科教興國 ”
采取的舉措:1)、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198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20 世紀末,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到 80% 。
2)、高等教育發展迅速 1977年底,高考恢復
5、:20世紀50——60 年代著名作品:《青春之歌》《紅旗譜》《創業時》 《紅巖》
文學獎: 1981年,茅盾文學獎設立 1991年“五個一工程”實施:各省每年度推出一本好書、一臺好戲、一部優秀影片、一部優秀電視劇、一篇好文章。
6、 第23 屆奧運會:實現零的突破(許海峰——男子自選手槍射擊金牌),獲金牌 15 枚,名列金牌榜第四。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
第13課 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1.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成為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2.內容:在一個中國前提下,我們國家的主體部分是社會主義,香港、澳門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3特色:在解決香港、澳門和臺灣問題上實行一國兩制,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4.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1).指導方針:“一國兩制”
2).過程:A香港
①1982年,我國政府做出收回香港的決策
②1984年12月,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
③ 1997 年7月1日,香港回歸。
B澳門:①1987年4月,中國和葡萄牙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②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
(“一國兩制”針對臺灣問題提出,首先被運用于解決香港問題。)
二、兩岸交流1、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2、原則:相互尊重、互補互利
第14課 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1982年通過新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又通過《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建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
二、市場經濟體制
1993年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規定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先進典型:邯鄲鋼鐵總廠。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打破了“鐵飯碗”。
三、推進建立國際新秩序 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建立,1991年我國加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四、高舉偉大的旗幟
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旗幟。
思維導圖開發了大腦的力量和潛能,在做筆記、復習、制定計劃、決策等方面表現出巨大的優勢,使世界上超過2.5億人受益。下面我整理了八年級歷史的思維導圖,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歷史的思維導圖1八年級歷史的思維導圖2八年級歷史的思維導圖3八年級歷史的思維導圖4八年級歷史復習提綱第17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一、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
1、概括:1931.9.18,日本誣陷中國軍隊炸毀柳條湖段鐵路,炮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
2、結果: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半年內東北三省淪陷敵手。
二、不朽的民族戰歌
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電影《風云兒女》片尾曲,田漢作詞。)
三、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
旅頌陪1、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并向全國發表通電,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稱為“西安事變”。
2、結果:和平解決
3、影響(意櫻罩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4、評價張楊二人:他們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不計個人的得失,是中華民族千古功臣。
第18課 全民族抗戰的興起
一、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全面抗戰)
1、時間:1937年7月7日 2、地點:北平
3、經過:日本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
4、影響: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二、南京大屠殺
1、時拆蠢間:1937年12月(持續六周)
2、手段:集體槍殺、焚燒、活埋、砍頭、軍犬撕咬等
3、結果: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三、共赴國難
對軍隊進行改編: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閱讀下列材料:
關于南京大屠殺,日本一直否認其存在,并在中學歷史教材中把“侵略”該為“進入”,把南京大屠殺改寫成南京事件。而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老兵東史郎把他戰時日記公布于世,卻引起一場官司敗訴。
請回答:(1)說出南京大屠殺的時間及屠殺的人數 (1937.12 30萬)
(2)日本政府為什么要修改教科書
否認南京大屠殺,推卸戰爭責任。
(3)東史郎的做法說明了什么
歷史不能篡改,日本侵華歷史不能掩蓋
(4)由此事件談談你的看法
勿忘國恥,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珍惜和平,認真學習,為實現中國富強而努力。
第19課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一、比較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
戰役
名稱血戰臺兒莊百團大戰
時間1938年1940年
地戰徐州東北臺兒莊石家莊到太原地區
參戰
部隊國民黨軍隊八路軍
指揮員李宗仁彭德懷
戰績消滅日軍1萬多人斃傷俘日偽軍4萬多人,破壞交通線2000多千米,拔掉據點近3000個
意義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
二、眾志成城
代表人物主 要 事 跡
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鼓舞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徐悲鴻創作反映愛國抗戰精神的畫作,舉辦畫展,資助抗戰
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打破了抗戰時期敵人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封鎖
第20課抗日戰爭的勝利
一、中共七大
1、時間:1945年4月; 2、地點:延安;
3、內容:(1)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2)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人民戰爭路線
(3)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4)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
4、歷史意義:(1)使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會,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2)為爭取抗戰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二、日本無條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①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兩枚原子彈;②蘇聯出兵中
國東北;③毛澤東發出對日寇最后一戰的號召,八路軍、新四軍等展開大反攻。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3、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①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②抗日戰爭的省里雪洗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
4、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①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②實行全民族抗戰
③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非正義,失道寡助;中國的抗日是正義戰爭得道多助。
④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解放區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5)美蘇的配合與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2)從抗日戰爭得到的啟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 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等
5、甲午戰爭為何會失敗而抗日戰爭中國會取得勝利?
(1)清朝統治者腐敗無能,軍備空虛,部分軍事指揮人員貪生怕死。
(2) ①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②實行全民族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