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四年級古詩大全下冊 四年級下冊十二首古詩 1~4年級語文所有古詩 四年級下冊課內古詩 四年級下學期課外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泊船瓜洲》、《清平樂·村居》這三首古詩。
一、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楊萬里【朝代】宋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譯文:
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卻數(shù)陵還尚未形成樹陰。小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飛入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二、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三、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朝代】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搏畢碼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基哪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水東面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淘氣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學習建議
閱讀課本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開始。對那些能讀懂的例題,就先讀課本自學,再作練習題,老師通過檢查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再講。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把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聽懂就可以學好了。其實真正理解,單憑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有關的課外書籍,加深擴展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
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自學新教材。
古詩詞三首四年級下冊內容如下:
我會寫:宿:住宿 寄宿 宿舍 宿敵 風餐露宿、徐:徐徐 徐緩 徐步 清風徐來 不疾不徐
籬:籬笆 竹籬茅舍 寄人籬下、疏:稀疏 疏忽 疏遠 疏導鏈弊檔 志大才疏
雜:雜色 雜事 雜技 夾雜 人多手雜、稀:稀疏 稀客 稀少 稀有 稀粥 稀飯、蜻:蜻蜓 蜻蜓點水、蜓:蜻蜓蜻蜓點水、茅:茅草 茅屋 茅廬 茅廁 茅舍 茅棚
檐:屋檐 房檐 帽檐 廊檐 飛檐走璧、翁:老翁 漁翁 翁婿 主人翁 塞翁失馬、鋤:鋤草 鋤田 鐵鋤 鋤頭 鋤奸、賴:依賴 抵賴 誣賴 賴賬 百無聊賴、剝:剝削 剝奪 剝離 盤剝 生吞活剝
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剝:bō剝削 bāo剝皮
形近字:徐(徐緩)途(路途)籬(籬笆)離(離開)、疏(疏遠)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棚亂賴(依賴)懶(懶散)
課外擴展:描寫農(nóng)家生活的古詩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詩意: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nóng)家男女都各司其事。小孩子卜戚不懂得種田織布之事,卻也在桑樹蔭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
課后習題答案:讀下面的詩句,你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場景。
兒童急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意:兒童們奔跑著,追尋翩翩飛舞的黃色蝴蝶。可是黃色蝴蝶飛入一片金燦燦的黃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這兩個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tài)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無處尋”三個字讓我們仿佛看見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形象。
場景:一個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撲閃著翅膀就飛進了黃燦燦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詞三首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詞三首是哪幾首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有關四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詞三首,歡迎大家來閱讀!
一 教材解讀
獨坐敬亭山
1.課文簡說。這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全詩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鍵滑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詞句解析。(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既寫眼前之景,又抒發(fā)了孤獨之感: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一片白云,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盡” “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寂”的境界;在飄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這兩句詩中“動”中有“靜”。無論是“靜”與“動”,都烘托了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靜觀之久,表現(xiàn)出他“獨坐”時孤寂的情景,也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運用擬人的手法寫詩人與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鳥兒飛走了,云飄遠了。詩人只有靜靜地凝視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此刻詩人十分動情,世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難得一知己!“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互為知己的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一種惜惜相憐的感情。結句中“只稿燃臘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提煉的,突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
望 洞 庭
1.課文簡說。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月圖。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多么和諧,平靜潭水無風,如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里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2.詞句解析。(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總寫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潔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潔的月光互為映襯,顯得那么和諧 寧靜。在月光的映照下,無風的洞庭湖平靜得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鏡子,朦朧中帶著一種寧靜 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實面積很大,方圓數(shù)百里。說“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著作者十分廣闊的胸懷。(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洞庭湖的山水。先寫從遠處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銀白色的盤子里擺放一只小小的青螺,顯得小巧玲瓏,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 山色相稱。也是對上一句作的補充說明。宋人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群山》中的“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便是從這兩句中脫化而出。
憶 江 南
1.課文簡說。這首詞是白居易離開杭州,回到洛陽以后懷念杭州時寫了三首《憶江南》中的第一首。“憶江南”,詞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白居易曾經(jīng)當過杭州刺史。詞中所回憶的是詩人曾經(jīng)觀光游覽當?shù)仫L景時所留下的印象。課文選了其中第一首,原題下的另兩首是:其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段核。其二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詞句解析。(1)“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風景舊曾諳。”“舊”:從前,指詩人年輕時游過杭州。“曾”:曾經(jīng)。“諳”:熟悉。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jīng)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光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江水更顯得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3)“能不憶江南?”江南的這種風光在洛陽是看不到的,所以詞的結尾用反問句說,江南的風景這樣美好,能不讓人回憶嗎?選編這三首古詩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淀。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二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 江南 敬亭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解 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 教學建議
1.三首古詩詞可以按先后順序分別進行教學,也可以把三首詩詞進行比較教學。教學的程序可按照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 想象畫面──吟誦詩詞 體驗詩情來進行。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可先放手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嘗試學習,讓學生詞語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難點,教學時可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句子去試著講講句子的意思。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教師要作如下點撥:《獨坐敬亭山》中的“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子的意思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的時候要進行適當?shù)淖兺ǎ纾何铱粗剑揭部粗遥ハ喽伎床粔颉!锻赐ァ分械摹扮R未磨”,要讓學生知道古代的鏡子是用銅制做的,鏡表面需要經(jīng)過打磨。《憶江南》中的“舊曾諳”要交待詩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導學生查字詞典幫助理解。在理解詞句意思時,應鼓勵學生質疑,形成師生之間互相對話的氛圍。
3.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全詩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稱來說,用角色對話的形式說,根據(jù)提供的畫面來說,形成寬松的 相互交流的環(huán)境。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關注他們的語言質量,看是否詩意理解正確,語言是不是連貫等。
4.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采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誦讀。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指導,要緊密聯(lián)系詩詞的內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學生思考。把握每首詩的感情基調。如《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憶江南》,以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朗誦。
5.在理解詩意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根據(jù)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以往學過的有關課文,開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或通過畫畫等活動方式,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簡單的意譯層面上。
6.鼓勵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山水風光的古詩詞或名句,并啟發(fā)學生在說話和習作時加以引用,提高語言表達的品位。
7.如采用三首詩詞比較教學,可以在基本疏通詞句意思的基礎上,抓住詩人不同時間所見景物和景物的特點,以及詩人當時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較;對詩和詞的形式上作些對比。還可以運用不同的音樂作配音朗誦,借以體會詩人當時的不同心境。
8.教學本組生字,要引導學生自學生字,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師在班上檢查。注意“諳”讀ān,不要讀成yīn;“亭”字下面不要寫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橫要短。
四 相關鏈接
劉禹錫
(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唐代文學家 哲學家。劉禹錫的詩以律 絕為工,格調高亢,意向簡括,氣骨桀驁;樂府小章尤為著名。他與柳宗元 白居易交游 唱和,并稱為“劉柳”與“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清人王夫之稱他為“小詩之圣”。
敬亭山
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 廣教寺 穿云亭 丹梯亭 額珠樓 太白樓等古跡,今已無存。諸勝跡中僅有山南麓之雙塔與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時,南齊詩人謝 唐代詩人李白在此賦詩,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側。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湘 資 沅 澧四水匯入,北納長江洪水,并于城陵磯注入長江,對長江洪水起著調節(jié)作用。
君山
又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麗。唐代詩人張說有《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1. 四年級下冊語文詞語手冊關于古詩
下冊:《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鄉(xiāng)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唐代詩人)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無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詩人)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鄉(xiāng)村四月》 作者: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作者:范成大(宋代詩人)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漁歌子》 作者:張志和(唐代詩人)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來源:
2. 四年級上下冊古詩和日積月累的詞語
四年級上冊 語文園地一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因雪白頭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huán)環(huán)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語文園地二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里裝,三月桃花紅十里,四月薔薇靠短墻, 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梔子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黃, 九月菊花初開放,十月芙蓉正上妝,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臘梅雪里香。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
泉水挑不干,知識學不完。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用珠寶裝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花盆里長不出參天松,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
滿招損,謙受益。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窗前鶯共語,簾外燕雙飛。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記人之善,忘人之過。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語文園地四 望子成龍 來龍去脈 群龍無首 龍飛鳳舞 如虎添翼 調虎離山 騎虎難下 照貓畫虎 天馬行空 汗馬功勞 馬到成功 老馬識途 牛刀小試 笨鳥先飛 呆如木雞 膽小如鼠 語文園地五 一徑竹陰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哪春猛北京頤和園) 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
(四川青城山) 一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蘇州滄浪亭) 語文園地六 過故人莊 唐 孟浩然 故人具李橋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語文園地七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語文園地八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
牛頓 在新的科學宮里,勝利屬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們有大膽的科學幻想,心里燃燒著探求新事物的熱情。 阿費爾斯曼 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郭沫若 四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shù)夕陽山。
(王士禎)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森枝。(張若虛) 語文園地二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語文園地三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雞遲宿,鴨歡叫,不久風雨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語文園地四 知己知彼 百戰(zhàn)百勝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 圍魏救趙 聲東擊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敵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兵貴神速 突然襲擊 神出鬼沒 所向無敵 語文園地五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巴金) 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愛因斯坦) 語文園地六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王 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 軾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飛半掩扉。
王 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 語文園地七 雄心壯志 堅定不移 堅忍不拔 自強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難而進 無堅不摧 知難而退 碌碌無為 一曝十寒 寸進尺退 有始無終 半途而廢 語文園地八 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 一枝獨秀 砌墻的磚頭——后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 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 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3. 急需四年級古詩、名言、四字詞語全部,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1、《題西林壁》 蘇軾(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游山西村》陸游(宋)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唐)故人西辭黃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唐)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6、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唐)《進學解》 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東晉)《雜詩》 9、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
——牛頓(英) 10、在新的科學宮里,勝利屬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們有大膽的科學幻想,心里燃燒著探求新事物的熱情。——阿·費爾斯曼(前蘇聯(lián)) 11、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郭沫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1、《獨坐敬亭山》李白(唐)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劉禹錫(唐)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憶江南》白居易(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4、《鄉(xiāng)村四月》翁卷(宋)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5、《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6、《漁歌子》張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7、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唐)《使至塞上》 8、幾行紅葉樹,無數(shù)夕陽山——王士禛(唐)《將至桐城》 9、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黃庭堅(宋《登快閣》 10、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南宋)《鷓鴣天·送人》 1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若虛(唐)《春江花月夜》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5、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6、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19、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巴金 20、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愛因斯坦 2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東晉) 《飲酒》 22、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唐)《鳥鳴澗》 2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宋)惠崇《春江曉景》 24、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宋)《有約》 25、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王駕(唐)《社日》 26、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唐)《村夜》 27、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28、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29、砌墻的石頭——后來居上 30、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31、王羲之寫字——入目三分 32、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4. 小學四年級上下冊中的古詩,詩句課文中的,包括詩人
四年級上冊5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陸游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語文園地五一徑竹陰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頤和園月波樓》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杜光庭的《題福唐觀二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朝劉鳳誥詠大明湖的詩句.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蘇州滄浪亭》歐陽修和蘇舜欽 語文園地七有志者事竟成 南宋范曄《后漢書》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唐 韓愈的《進學解》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東晉陶淵明的《雜詩》 四年級下冊1古詩三首獨坐敬亭山 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望 洞 庭 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 江 南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23古詩三首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語不須歸.。
5. 四年級下冊語文中“四字成語”有哪些
萬籟俱寂 魚米之鄉(xiāng) 白璧微瑕 秋色宜人 精妙絕倫
1. 萬籟俱寂[wàn lài jù jì] 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釋義: 籟: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2. 魚米之鄉(xiāng) [yú mǐ zhī xiāng] 出處 唐·王脧《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xiāng),陳其畜牧之地。” 釋義:指盛產(chǎn)魚和稻米的富饒地方。
3. 白璧微瑕 [bái bì wēi xiá]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 釋義: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4. 精妙絕倫 [jīng miào jué lún]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釋義:精:精巧。絕倫:無與倫比。精巧美妙到了極點。
5. 秋色宜人 注 音qīu sē yí rén 釋義:
1、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
2.、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景色非常美麗,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6. 四年級下冊復習計劃語文要重點的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計劃四年級語文復習計劃一、指導思想:以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材,根據(jù)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作個性的復習,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習,使好、中、差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提高.二、復習目標:1.能用鋼筆書寫端正、規(guī)范的漢字.2.重點鞏固精學課文內容,背熟縣發(fā)展中心提供的十五個精彩片段.3.牢固掌握練習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詞語搭配、擴句、點標點、對對子、改病句、排列順序、詞語歸類、縮句、會給同輩寫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書寫格式,做到語句通順連貫).4.以基礎達標(寫作)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選擇合適的事例,有條理地記敘一件事,寫出篇幅適宜的作文.5.閱讀以課文教學為抓手,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靜下心來讀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三、復習內容:(一)字、詞、句1、字會認生字表(一)的200個生字,會寫生字表(二)的200個生字.練習的形式為:聽寫;看拼音寫詞語;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組詞;多音字組詞等注意:(1)生字表中同時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如:拋棄、智慧.(2)容易寫錯、混淆的字.如“幻”和“幼”的區(qū)別.(3)注意書寫端正、規(guī)范,卷面整潔.2、詞語(1)能正確讀寫每組“詞語盤點”里的詞語.(2)能寫出近義詞、反義詞.(3)四字詞語①正確默寫本學期學過的成語,把詞語補充完整,能根據(jù)意思寫出成語②握本學期的兩個成語故事:胸有成竹、杏林春滿③寫園地四的關于動物的成語3、句子(1)感知比喻句、反語(2)體會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達,如反問句.(3)標點,注意逗號、頓號、句號、感嘆號、問號、引號的使用,考試中對于加標點的題目一定不要漏做.(4)默寫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二)閱讀閱讀以課文教學為抓手,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靜下心來讀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形式:以學生練習為主,老師有針對性地重點評講,內容:要求背誦的課文,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第5課和第20的四首古詩,以及印發(fā)的閱讀練習題(三)以寫作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學會給同輩寫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書寫格式,做到語句通順連貫,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有條理地習作,寫出篇幅適宜的作文.四、措施:(1)教會學生復習方法,先全面復習每一課,再重點攻有關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2)采用多種方法,比如學生出題,搶答,抽查,學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學習興趣.(3)優(yōu)幫差,加強合作與督促.(4)輔差工作不放松.(5)課堂上教會學生抓住每篇課文的知識要點,重點突破,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6)加強檢查的落實,必要時動用小組長和班干協(xié)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過關.在進行總復習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兩點:1、突出重點.從學生的角度看,我們要特別注意差生,多幫助他們一點,從而提高及格率.從整個學習內容來看,閱讀和作文是重點.在閱讀的復習中,詞、句、段的理解是重點.在作文復習中,怎樣把話寫通順是重點.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來看,探究性的學習是重點.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問題,是探究學習的關鍵.2、講練結合.在整個復習階段,要以學生自己的復習為主,要以練習為主,但是老師必須作適當?shù)奶崾尽w納.在一堂課上學生應該有口頭的練習,又有筆頭的練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分別是《獨坐敬亭山》、《望洞庭》和《憶江南》,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課文原文
1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③厭:滿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里是其中第一知慶首。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課文同步練習題
學什么:
學會本課兩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并能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怎樣學
一、辨別形近字,并組詞。
諳( )鏡( )孤散渣( )厭( )
暗( )境( )狐( )壓( )
二、在詩句中用“/”劃出朗讀時需要停頓的地方。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眾寫高飛山, 湖光秋月兩相和,
孤云獨去閑。 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看兩有厭, 遙望洞庭山水翠,
只有敬亭山。 白銀盤里一青螺。
測一測
一、寫出下面詩句的意思。
1、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據(jù)你的理解填空搭掘握。
《望洞庭》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寫的。這首詩描寫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達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再提高
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寫的詩十分優(yōu)美,再自學一首,如何?試著把你課外學到的背誦下來,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可以請教別人,也可以查閱有關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時目標】
1、第一課時:
⑴學會前兩首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2、第二課時:
⑴學會詩詞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⑶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⑷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重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難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準備】
1、教師:
課件。
2、學生:
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jù)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圣”)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生在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引語: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并根據(jù)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詩意。
(盡:完。獨去閑: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閑地獨自離去了)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三、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么描寫的。
(板書詩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2、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凈光亮,似乎并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里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xiàn)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只白銀盤里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幾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布置課外作業(yè),繼續(xù)去搜集。
3、下節(jié)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jīng)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jīng)。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4、根據(jù)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jīng),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里?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后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后一句聲調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