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題?A與D在催化劑作用下可生成E和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E能在空氣中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三、實驗題(共3個小題,共20分) 31.(6分)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為 。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 或E。那么,初中化學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濾渣滴加稀硫酸有氣泡,說明濾渣中有鐵,即加入的鐵粉過量。所以原溶液中的銅離子和銀離子被完全置換出來,溶液中換成了等電荷量的亞鐵離子。因為鐵的原子量小于銅和銀,所以溶液的質量變小。
2、這個題目的知識點是高中的啊、、、本質是因為鐵的還原性大于銅,銅離子的氧化性大于鐵離子,既然是初中化學題,那么就如下解釋:
首先弄清誰先與溶液反應:若銅先反應則生成銅離子,但銅離子被鐵置換生成銅,所以是鐵先與溶液反應,即只有等鐵反應完了銅才可能參與反應,所以有剩余固體則一定有銅
小。因為鐵置換出了銀,因為稀硫酸和銀不反應,所以從滴加硫酸有氣泡看出來有銅也被置換出來,亞鐵離子和銅離子、銀離子的質量相比都要低,因為換進去的是亞鐵離子,所以最終質量變小了。
銅。因為就算發生了第一個反應,由于鐵比銅更易與酸反應成氯化亞鐵,會發生置換反應,所以如果所有的銅先發生第一個反應,也會由于有鐵固體殘余而發生置換反應,使得固體剩余轉為銅,從這點來推斷,肯定是鐵先與氯化鐵發生反應。
19.A
20.A
1.質子數;最外層電子數
2.Al2O3
3.(1)③(2)①(3)③(4)②
5.(1)光合;呼吸。(2)C2H4。(3)1、2、3
6.(1)KMnO4;O2; S;SO2
7. (1)排列組合的方式不同。(2)結構.(3)O2和 O3。(4)Na2O和Na2O2
8. 10
1、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同學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
(1)先對實驗做了如下設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與對應結論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況)。請你完成下表。
燒杯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結論
① 只含C
②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氣泡逸出,溶液呈淺綠色
(2)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C、CuO的混合物。為了進一步探究C、CuO的性質,他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下面兩個實驗。
實驗1將此粉末敞口在空氣中灼燒完全,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燒杯中(填“有”或“無”)不溶物,溶液呈
顏色。
實驗2將此粉末隔絕空氣加熱(若碳完全反應),待冷卻到室溫后,取剩余固體于燒杯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反應完全后,靜置。請回答:
①燒杯中(填“有”或“無”)不溶物;
②若靜置后溶液呈無色,則該溶液中溶質是(寫化學式);
③若靜置后溶液呈藍色,該實驗過程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為了檢驗在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試回答:
AB CD
(1)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
(2)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說明混合氣體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氣體中混有一氧化碳,為了保護環境,應在D裝置的排氣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硬水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的鈣、鎂的化合物,其鈣的化合物為Ca(HCO3)2 ,受熱易分解,對其加熱生成水和大量的氣體,還有一種難溶性的鹽,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解:設CuO的質量為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X40g*24.5%
80/X=98/ 40g*24.5%
X=8g
CuO%=8g/(8g+2g)=80%
(2)CuO中Cu%=64/80=80%
Cu的質量=50g*80%*80%+50g*(1-80%)=42g
解析:CuO和H2SO4反應沒有固體生成,所以濾渣為CU。根據方程式求CuO的質量,再除以全部的質量,即為氧化銅的質量分數。
求出氧化銅中銅的質量分數,把氧化銅中銅的質量和銅單質的質量相加,即為銅的質量。
PS:全部是初中化學的格式。偶已經盡最大努力寫詳細了,還有不懂的在問吧。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題的全部內容,因為鐵的原子量小于銅和銀,所以溶液的質量變小。2、這個題目的知識點是高中的啊、、、本質是因為鐵的還原性大于銅,銅離子的氧化性大于鐵離子,既然是初中化學題,那么就如下解釋:首先弄清誰先與溶液反應:若銅先反應則生成銅離子,但銅離子被鐵置換生成銅,所以是鐵先與溶液反應,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